鲁藏同心育桃李 民建援藏谱新篇——民建潍坊市委直属支部赴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调研纪实

  来源:记者摄影家网杨光宝2025-11-15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2025年11月12日,中国民主建国会潍坊市委直属支部委员会一行跨越千山万水,奔赴西藏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开展以“深化鲁藏教育协作,助力藏区人才培养”为主题的教育帮扶调研。

高原初冬,寒风凛冽,却吹不散鲁藏两地教育协作的融融暖意。2025年11月12日,中国民主建国会潍坊市委直属支部委员会一行跨越千山万水,奔赴西藏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开展以“深化鲁藏教育协作,助力藏区人才培养”为主题的教育帮扶调研。此行不仅是一次实地考察,更是一场心与心的交融,旨在架设起齐鲁大地与雪域高原之间的教育桥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让潍坊的教育温情如春风化雨,润泽藏地学子心田。

鲁藏同心育桃李 民建援藏谱新篇——民建潍坊市委直属支部赴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调研纪实

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始建于1953年,是西藏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标杆学校之一。七十余载扎根雪域,学校在自然条件严酷、资源相对匮乏的环境中砥砺前行,书写了藏区教育自强不息的壮丽篇章。调研中,校长张建新与办公室主任汪记平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程与育人成果。如今,学校已发展为拥有2400名学生的优质高中,在日喀则同类院校中稳居前列,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栋梁之才,成为藏区教育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值得一提的是,校长张建新正是今年由潍坊选派的援藏干部。这位荣获多项教育荣誉,籍贯山东青州的齐鲁汉子,怀揣着教育报国的初心,毅然踏上海拔四千余米的高原。初抵日喀则的四个月里,他不仅要与剧烈的高原反应抗争,还要适应极端气候与陌生环境。调研当日,寒风刺骨,阳光灼烈,张建新却满头大汗地奔走在校园工地,指挥沥青路面铺设。“既然来了,就要干出样子!”他朴实而坚定的话语,诠释着潍坊援藏人不畏艰难、实干担当的精神风貌,深深感染了在场每一位民建成员。

交流过程中,校长助理兼办公室主任汪记平的讲述令人动容。自1997年从甘肃天水考取西藏大学,2001年毕业后主动申请来到日喀则,他二十余载如一日扎根藏区教育,将青春与热血倾注于这片土地。他娓娓道来学校创新开展的“法律进校园”系列活动——以模拟法庭为核心,辅以法治壁画、实践课程等形式,将法治意识悄然植入学生心田。这一举措与依法治国理念同频共振,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法治素养,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汪记平坚定表示,学校将持续深化法治教育,为藏区青少年的成长保驾护航。

“民建作为经济界参政党,始终不忘社会责任;而中华职教社由我党创始人黄炎培先生所倡,更赋予我们在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领域的天然使命。”民建山东省委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民建潍坊市委理论研究委员会主任兼市直主委杨光宝在座谈中深情表示。他介绍,民建会员及会员企业不仅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更汇聚了众多专业人才。此次调研后,将积极推动设立专项奖学金,并筹划开展学生职业规划专题报告会,切实助力藏区学子拓宽视野、明确方向,为鲁藏教育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次调研活动得到民建潍坊市委的高度重视,会员张培胜、周建林及部分会员企业代表、潍坊农业专家刘明生、杨光田、田文强、钟小青、王新明等共同参与,为后续深化帮扶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海拔虽高,情谊无界;山河虽远,同心可越。民建潍坊市委直属支部以实际行动践行多党合作初心,架起鲁藏教育交流的连心桥,让齐鲁大爱在雪域高原熠熠生辉,为推动藏区教育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谱写崭新篇章。

作者介绍:楊光寳,笔名文杨,作协会员,山东省益都县(今青州市)人,中国医护整合联盟健康管理专委会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山东省委理论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信息调研室特约信息员,民建潍坊市委理论研究工作委员会主任,民建潍坊市委市直主委,AI数字人北京乐订坊数据中心理事长,盐宗师竹盐全国运营中心总裁,昌潍盐业集团董事局主席。民主党派基层负责人、健康管理师,健康管理委主席,自由撰稿人等等多种身份的转换和诸多不算华丽的转身,唯桑梓之情乡土之音难改。一支秃笔写春秋与汉语言共生,笔耕不辍,酷爱文学创作,喜欢平平仄仄的诗行和特立独行远足的素材积累,喜欢怀着对文字的敬畏直抒胸臆,喜欢用辛辣犀利的笔触针贬时弊,作品散见于各大报刊杂志专栏专著等,尤以抒情长诗和纪实文学见长,亦涉猎各大纸媒的时事评论。

(责任编辑:土火)




鲁藏同心育桃李 民建援藏谱新篇——民建潍坊市委直属支部赴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调研纪实

鲁藏同心育桃李 民建援藏谱新篇——民建潍坊市委直属支部赴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调研纪实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