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1日,湖南长沙师范学院2022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举行。宋文志摄/光明图片
2021年11月6日,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校园招聘会在仰恩大学举行。林升摄/光明图片
“一直在等提前批offer的材料审核通知,身边同学都陆续通过了,我迟迟未收到,今天终于接到审核通过的电话了。”心仪的公司有了消息,广东某学校的一位微博网友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虽然‘跑’的场子并不多,但真能体会到秋招人每天奔赴面试的身心疲惫。偶遇的一个女生,一天奔赴三场面试,中午只能在滴滴上吃面包,同为秋招人,听着就很心疼。”
线下专场招聘,线上直播带岗,“国聘行动第三季”“宏志助航计划”……年终岁尾,袭人的寒意未能挡住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秋招“赶场”的热情。机遇与挑战并存,一些企业在疫情后复工复产增加了新的机会,然而,应届毕业生群体总量也在继续增长。据教育部数据,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教育部、人社部也多次召开会议部署相关工作。那么,此次秋招呈现哪些值得关注的新特点、新趋势?毕业生身处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徘徊与抉择,如何“遇到更好的自己”,收获新的成长?记者进行了采访。
“抢人大战”提前启动,线上宣讲双选成常态
“招聘职数1,需求人数9,已面试人数12,等待1。”打开北京高校毕业生求职信息网的“招聘会”专栏,动态实时显示的是北京市西城区某幼儿园相关职位的线上双选“排队”情景。记者发现,无论是分行业、分企业类型的专场招聘会,还是高校专场双选会,受疫情影响,线上进行的占了大多数,但不能亲临现场的局限,并未浇灭毕业生“跃跃欲试”的热情。
“投简历大概是2021年10月中旬开始的,感觉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是秋招的重头,有大量的企业来宣讲、发布职位,甚至会出现某一天某个时间点几个知名的企业同时宣讲的情况,自己还要犹豫下该去哪边。”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硕士生杨林(化名)作为加入秋招大军的一员,感觉2021年秋招的高峰“早了一些”。
相关统计数据佐证了杨林的“感受”。据梧桐果校招平台对近两年校园双选会情况的分析,2021届校园双选会场次最多的月份出现在10、11月,大多数优秀的企业可以满足其80%左右的需求。中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联合预才网校园招聘平台发布的《2022高校应届生秋季校招趋势报告》也显示,参加秋招的企业中近四分之三在2021年9月就拉开了招聘大幕,相比上年同期,32%的企业2022届校招需求增加,其中四成民企的应届生招聘需求扩张,高于其他类型企业。
“2021年的‘秋招季’时间较往年又进一步提前。往年秋招大部分单位都抢占‘金九银十’的秋招黄金时段开启,但2021年从8月份开始,很多单位就集中启动了2022届毕业生校园招聘,开始线上的‘抢人大战’。”北京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林骥佳分析道,“另外,疫情后用人单位招聘方式也更加灵活和多元。以北理工为例,从秋季开学至今,共举办各类空中宣讲会184场,数量是上年同期的2.1倍。空中宣讲较线下形式,不受时间、城市、场地因素制约,能同一时间大范围的覆盖毕业生群体,增加单位的宣传效果。”
供需矛盾愈加凸显,求职自我定位很重要
记者注意到,多重准备、梯度选择是不少毕业生的求职“策略”。“目前我国企、私企都有投递,还在同时准备重庆的选调生考试。但选调生要到2022年1、2月份才能确定,所以我会统筹考虑,自己会列个表单把握时间。”杨林表示。
中智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从行业角度看,招聘需求和应聘者数量呈现出很大不均衡性,医药、生物工程、IT、互联网、汽车、电子(半导体)行业需求大于求职人数;制造、运输物流、金融、机械机电、工程、零售批发、建材行业需求小于求职人数。从岗位类型看,企业对研发工程师、销售人员和一线技能人员的需求较大,其招聘难度也较高;财务、人力、行政等职能类岗位的简历投递热度较高,招聘需求量却无明显提升,因此求职竞争将更加激烈。
从单位属性讲,公务员、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岗位报考人数众多、“上岸”难度更大也是不争的事实。“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今年学生的求职心态发生变化,更倾向于寻找稳定、有保障的工作。如公务员、事业单位、大型央企国企是学生求职的首选。以各省市的选调生为例,截至目前已报名1900人次,人数已经比上年同期翻倍。”林骥佳介绍。
“我最关注的是企业和岗位的发展前景,第二可能侧重于工作强度,第三是薪资待遇。”杨林这样对记者讲述对自身的求职定位,“从岗位上讲同专业的同学选择业务类和管理行政类都有,基本上一半对一半,我自己可能不太倾向于选择科研相关的岗位,更倾向于管理类。对于专业匹配度,我自己还是倾向于选择和专业有一定相关度的,但也不是只局限于生物领域,如咨询类的企业,有时也会投递。”
“我想,供给需求不平衡的情况,既有经济发展状况的原因,也有高校专业设置结构自身的因素,具体到每个学校每个专业可能都不一样。”林骥佳表示,同学们求职的时候要了解行业的需求情况,但也没必要因为机构的调查结论吓着自己。“以我们的经验和观察来看,毕业生在求职时只要充分了解自身的情况及岗位需求,应聘中不‘随大流’,不‘眼高手低’,发挥自身优势长处,还是可以做到充分就业的。”
你愿意做一天“职场新青年”吗?天津市创新学生就业指导形式,录制了“职场新青年”这样一档类似于真人秀的就业主题节目,请名校大学生在企业“角色体验”一天,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结合学生的表现为他“量身定做”其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和建议。
“我们既选择了民营制造型企业、文化类企业,也选择了知名度高的传统大型国企。针对现在学生‘懒就业’‘慢就业’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这样的活动可以引导学生真实了解企业情况和职场环境氛围,增强学生就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握好自身求职目标。现在节目正在制作即将推出。”天津市教委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处副处长满荣表示。
新兴行业、城市机会涌现,细了解慎选择不可少
茶艺、厨艺、营养师、理发……在天津,只要你是全体毕业年级学生,就可以不用花钱学一项小技能。满荣介绍,2021年秋招天津继续开展“爱津城·促就业·强技能”职业提升就业指导培训,学校根据学生需求、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依托人社部门对接承接职业技能培训的培训机构,在相应机构免费学习。学习环节包括“线上+线下”、理论学习与上机学习进修,还有名企参观。“‘小技能’有可能是专业相关,也有可能只是个‘加持项’,但能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竞争力。”
为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天津市还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的优势,同“云账户”“猪八戒”等平台开展合作,给高校毕业生开店加盟免收会费年费的优惠,还会安排专家帮助指导毕业生如何开网店、如何做好经营等,帮助学生提升创业能力。此外,还为毕业生个体经营户在网上平台交易提供上牌照、经济补贴、账户管理等服务,为其创业提供流程上的便捷和风险保障。
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方式打破了传统就业形态的局限,而新兴行业、城市机会的涌现,也为毕业生提供了新选择。中智数据显示,新一线城市企业的应届生扩招趋势最为明显;前程无忧平台统计2022届毕业生需求最多的10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一个招聘岗平均收到简历数40.3、36.2、26.9,而武汉、杭州、成都仅分别为10.4、17.8、24.7。从行业种类来看,随着技术革新、产业升级的深化,与数字化、研发创新相关的岗位不断涌现且招聘需求量较大,如大数据分析师、自动化控制工程师、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芯片工程师、反欺诈算法工程师、云计算工程师等等,“供不应求”趋势明显。
“我和同专业大多数同学对于工作地点大概是两个考量方向,一个是学校所在地的上海,毕竟一线大城市机会比较多,资源也比较丰富;另外可能是自己家乡所在省份、地区的城市,例如我是四川人,可能更多想考虑到成都或重庆发展。我自己可能更以上海为主,但也不会拒绝成都、重庆的机会。”杨林告诉记者,“至于新兴行业和岗位,同专业会有同学选择投快销类企业。对不少同学来讲也不会有‘北上广执念’,如果新一线城市有好的机会,还是比较开放的。”
“新兴城市、新岗位类型背后是新的发展机遇,给毕业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但对毕业生尤其是‘热门’专业学生来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而不是一股脑地投身到新兴城市和新岗位的竞争当中,这样才能不会被那些眼花缭乱的人才政策弄得无所适从。”林骥佳建议,毕业生在选择城市前应该充分分析,了解城市产业集群优势,应聘岗位与自身专业结合情况。可以通过实习实践、走访参观等形式实地了解所在城市的人文、环境、生活、人才政策等方面因素,更多排除不确定性,从而更加合理地选择就业地域。
“个人认为学生要勇敢尝试。目前我们统计的情况显示,在研究生、本科生、职业院校学生三个群体里,本科生就业是相对推动难度大的,希望学生能够在秋招多尝试,前期努力准备,后期要抓住机遇、放弃‘执念’,先就业后择业,在社会磨炼中一步步发现自我,实现自我成长,达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天津市教委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处处长杨明说。
(编辑: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