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铸师魂:追记桓台一中退休教师鲍必骥

  来源:中国西藏网佚名2016-12-31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不惑之年拾起教鞭走上讲台,鲍必骥老师一站就是30个春秋,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终其一生,也只是一名普通中学教师。第一年,鲍必骥教语文,一年以后,学校开设英语课,能说一口纯正的美式英语的鲍必骥,成为桓台一中办学史上第一位英语教师。

10月16日13:00,鲍必骥老先生在桓台县医院因病逝世,终年98岁。在整理其遗物时,记者发现这位老先生居所不过50余平方米,除了满屋子的书,家中找不到一件像样的家具。就是最后的这处房产,今年7月,老先生还不忘立下遗嘱,将其捐给中国的教育。

不惑之年拾起教鞭走上讲台,鲍必骥老师一站就是30个春秋,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终其一生,也只是一名普通中学教师。2009年,鲍老师被评为感动淄博人物。

国务院来的英语老师

鲍老师辅导的英语学习小组成员,大部分来自农村

1919年3月28日,鲍必骥生于浙江湖州的名门望族。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到国务院工作。1961年,国家遭遇饥荒,为减轻财政负担,国家机关开始精减人员,鲍必骥积极请求献身教育,组织上分配他到桓台一中教书。那年他已经42岁,自此与桓台结下了55年的不解之缘。

第一年,鲍必骥教语文,一年以后,学校开设英语课,能说一口纯正的美式英语的鲍必骥,成为桓台一中办学史上第一位英语教师。

恢复高考后,英语最先是选修课,后来列入了考试科目。鲍必骥最先想到的是抓紧培养国家稀缺的英语人才。为此,他建起了桓台一中第一个英语学习小组,吸引了十几名学生参加。

小组里许多本地学生都带有浓重的乡音,鲍必骥就针对他们的方言习惯,强化训练。

按规定,教师60岁就退休。可外语是学校的顶梁柱,学生们需要他,他就一直教了下去。这一教,又是10个年头,10年间,除了退休工资,鲍必骥没有多拿一分钱。1989年,70岁高龄的他,终于放下了那根熟悉的教鞭。

终生未婚,爱生如子

鲍必骥终生未婚,没有子女,逝世后,便由其学生陈冰霞、苗淑芝等人整理其遗物。学生们告诉记者,老师课讲得好,为人更好。

据学生回忆,有一个同学家庭非常困难,哥哥有病,父亲瘫痪在床,连学费都拿不起,实在不想念了,好几天没来上学。鲍必骥是个心细的人,有一天他骑上学校的自行车,带上钱和吃的,找到了这位同学的家,硬是把他带回学校。

恢复高考后,鲍老师精心为学生辅导英语

苗淑芝是桓台一中七八级学生,她对那段学生生活的最美好记忆,是吃鲍老师做的红烧肉。在那个吃窝头的年代,在这群农村孩子的眼里,红烧肉成了天下最奢侈的美味。

钱于我无益,留给困难学生

了解鲍必骥的人都知道,他总是把钱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学生劝他换点新的衣物,他却说:“对我来说,一饭一床一衣,足矣。钱于我无益,于人有益,我留着干什么?”在身体还健朗时,他就开始安排自己的身后事,准备了一笔钱办基金,每年奖励桓台一中那些学习突出的学生。

2010年11月,鲍必骥与几名学生协商后,决定将自己的所有工资积蓄共11万元作为本金,成立助学基金。为人低调的他不愿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便以两位母亲的姓氏“黄高”进行命名,资金的管理者则是他的三位学生。截至目前,助学金已发放5次共计82400元,78人次受助。令人欣慰的是,其中有15名受助学生被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等重点院校录取。

今年7月,病重的鲍必骥作出一个重大决定,他说:“等我死了,就把房子卖了,钱交给我的学生,放到‘黄高’助学金。”在公证处工作人员的公证下,鲍必骥在遗嘱和委托合同上颤颤巍巍地写下自己的名字,实现了最后的愿望--尽可能多帮助一些贫困学生。“钱很少,才几万块钱,放到助学金里,帮助几个家庭困难的学生,很少啊很少。”弥留之际,他用尽全身气力重复着这句话。

在参加鲍必骥遗体告别仪式的人群中,就有受到资助的贫困学生。现就读于桓台一中的张贺说:“鲍爷爷身体不好,说话都费力,但每次我们去看他,他都会用力打起精神,告诉我们一些学习英语的方法。鲍爷爷对我们有恩,他走过的路,我们将继续走下去。”

逢年过节,鲍必骥都提前给贫困学生准备红包。10月17日,也就是他逝世的第二天,学生们在整理其遗物时发现,明年春节的红包都已经包好了……(综合鲁中晨报 大众日报消息)(编辑:韩美)


 广告: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315记者摄影家网诚邀全国各地市事业发展部、分站加盟。qq3158284687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